聽了五天,現在回想一下,根本就懷疑自己聽到的是什麼東西。
5/6,因為可能被預告居隔,我趕緊從公司的那顆音樂硬碟,傳輸一些檔案到NW-ZX507,準備留著慢慢聽。
沒想到所有混亂才剛開始。
當初NW-ZX507搭配IER-M7的平衡式接法,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完全沉浸在高檔調聲之中,幾年之後再來審視是否需要升級或做其他應變。我是那種滿足感很兩極化的人,如果我信任了對方,對方也確實說服了我,那我是肯定不會有任何心理動搖。
酸民怎麼放屁都不會改變我的。
結果現在卻因為數位傳輸的「複雜度」,讓我為了搞清楚,而整個人繚下去。
前面說「兩極化」,就在數位接駁時出現了。當我極度不確定時,會一直懷疑自己聽的到底是不是最後、最高規格的聲音。此時我會重新進行大腦、器材的設定,全部歸零。不這樣做,我就會在第一篇時「結案」。
NW-ZX507的Headphones connect sound 部分,有藍牙連線品質可選,一開始我因為以前常聽到斷氣…不是,斷訊,所以很自然的選擇「穩定連線優先」(至於開機時是哪個檔次,已經無從得知)。所以我一開始那五天,聽到的是穩定連線優先的不知道什麼規格。
當晚我播放Karajan的La Boheme 及Metha的Turandot,兩大70年代發燒名錄音「24/96 FLAC」版。不同的耳塞,交換聆聽,連IER-M7都拿來比較。奇怪?怎麼少了一點東西。我記得這個低頻必須再下潛「幾公尺」才對,甚至還有薄薄的耳內極低頻錯覺。
現在都沒有。
我的藍牙連結是否正確?
正確。
現在NW-ZX507輸出的是什麼?XM4收到後給我的又是什麼?
沒得證明。(這是有原因的)
如果我在Headphones connect 設定音質優先,聽來會是什麼模樣?
就切換吧!
再聽一次同樣的段落。
這下精彩了,空氣感、開闊感、低頻,全部都出現了。
冷靜思考發生什麼事了!
印象中手機的藍牙連線偏好設定中,有一個無線播放品質,NW-ZX507也有,進入一看嚇一跳…LDAC音質優先、LDAC連接優先、aptX HD…應該就是這個吧,我選擇了SONY最自豪的LDAC最高規格(這是後來才知道的,真該打自己屁股,愛用SONY卻還偏重aptX HD),再聽一次。
「還可以比這個更高一層級嗎?」這是我聽完測試段落後的疑問。檢查過後,我確定現在輸出的是最高規格,但是XM4接收後的是什麼?
Headphones connect 頁面翻閱幾次,奇怪?怎麼都沒有顯示現在播放的規格?
而且我已經用這副耳機五天以上,怎麼還一直要我進入APP裡面的教學課程,好吧,再進去一次。花了十幾分鐘瀏覽,退出頁面時,眼睛被WF-1000XM4下方那個長方形很像電池剩餘圖像的東西吸引了。「LDAC」…什麼?!靠腰,原來一直都有出現,只是被「教學課程」一長排字樣擋住了!
因為我一向都自己摸索,那些看來弱智的教學課程根本看不在眼裡。結果APP居然是搞這種鳥事。
試想,我這種曾經有多年音響器材、家庭劇院設備等等調整經驗的人都需要摸索很久才會從問題中跳脫,那這些廠商如何確保一般消費者「真的」聽到最高規格。
尤其那些女性,她們很討厭麻煩,尤其是設定。不夠直覺,她們才不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