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

WF-1000XM4 & IER-M7 & NW-ZX507(一)

 十多年不刻意比較音響系統,只是讓自己享受聆聽音樂的快樂。現在突然開始著手寫這篇,說實在,需要的是一個衝動。

(因為回頭看了以前自己為謀生而寫的評論,很想一頭撞死,所以這一篇寫得異常膽顫心驚。我擔心的是就算我修辭再如何精準,也是有可能被網路鄉民隨口一句話打死)

離開音響雜誌圈至今13年,我從使用大型耳機搭配筆電隨便亂聽,到後來買了AQ的蜻蜓,搭配WESTONE UM PRO 50,聆聽FLAC或是其他比較高檔的音樂。

買了FIIO M6隨身聽一週之後,我因為無法忍受這種音質,所以開始很認真的尋找「WALKMAN」這種類型的產品。

既然是「WALKMAN」,何不直接找SONY?

偏不要,因為我一直都無法將SONY和聽高檔音樂劃上等號。直到實在是找不到「像樣」的聆聽產品後,才勉為其難開始關注SONY旗下的隨身聽、耳機。

結果,我同時買了IER-M7和NW-ZX507。用平衡方式乖乖的聽了兩年的音樂。這兩年,我完全沒有動念要買或換任何器材(配件除外)。

2021年中,WF-1000XM4上市,那時還有聽說XPERIA 1 iii也要上市了(到底哪一個先?隨便啦!)。原廠說這兩個是絕配。

這種宣傳詞彙我完全聽不進去,因為手機再怎麼樣都「不會有好聲音啦!」

藍牙耳機就更不用講了,之前試過幾次2000元左右的產品,是能聽喔!!!

然後,就在一年之後的2022年4月底,我因為換手機後(1 iii),終於又有耳機輸出孔,所以......打算買藍牙耳機。

這根本就是笑話一場。

之前用XPERIA 5,沒有耳機輸出,要看YT或一些有的沒的影片,只能擴音。現在有耳機輸出了,我反而不想用UM PRO 50連接。用膝蓋想也知道,手機的DAC能夠多好?說不定數位傳輸還贏呢!

我去年在集資的網站,買了一個號稱業界最好的藍牙耳機(1500元吧),但是手機總是抓不到它,又很容易被牆壁阻隔而斷訊,總是恨得牙癢癢。而用過藍牙耳機之後,那種不被線材纏繞的方便,對我這種過動兒來說,真的是最大優勢。並且我也很想試試到底現階段藍牙5.0純數位輸出入的音質到哪個程度,是否可取代傳統耳機。

再來是我最有興趣的:「NW-ZX507搭配WF-1000XM4」能和「NW-ZX507搭配IER-M7」相提並論嗎?

五月一日拿到WF-1000XM4之前,我還沒有在網路上看過任何它搭配NW-ZX507的報導、評論。既然這樣,不如我自己來。

勞動節當天收到貨。當晚開始Break in WF-1000XM4,沒電了就充,充飽繼續放音。雖然透過設定可以不馬上斷線,但是WF-1000XM4脫離耳朵太久,還是會自己睡著。所以整個Break in的過程異常辛苦。

合併大約24小時之後,我才開始做幾項測試。

以下是結果,請參考就好:

第一種是用NW-ZX507,搭配IER-M7的平衡線及WF-1000XM4藍牙。

已經聽習慣NW-ZX507搭配IER-M7,換成藍牙耳機,當下覺得WF-1000XM4數位感明顯。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WF-1000XM4很乾淨、清楚,細節、低頻量感「好像」比較多。但是仔細比較會覺得IER-M7的音樂性比較足夠,這是毫無疑問的「完勝」。而且呈現一種溫暖的偏黃色調。

從晶片的推出時間來說,並不能用來衡量音質好不好。更多時候,器材內部的數位轉類比,或是訊號輸出給藍牙的「少一道手續」,都可以是影響音質的關鍵。我覺得 NW-ZX507在輸出給傳統耳機的部分確實做到「極高音樂性」。

第二種是XPERIA 1 iii和NW-ZX507的藍牙輸出,用WF-1000XM4聆聽.......天啊!第一時間居然會覺得手機的聲音比較活色生鮮,很年輕的感受。相較之下,NW-ZX507反而比較類比、溫暖、傳統的聆聽感受。那個好?

聽愈多,愈覺得都好啦,只要能夠得到我要的,就是最好的。

問題是,有這麼簡單嗎?如果這樣就結束文章,那我肯定沒有搞清楚狀況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