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

歌劇中毒者的Xelento雜記(八)

 選錯測試片,測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裡

我除了聽歌劇,還愛聽日本流行歌曲,經常用這些音樂做測試片。記得廿幾年前,去某位音響編輯家裡聽器材的表現,帶了我覺得很讚的中島みゆき原版CD去播放,一開聲,我就有點尷尬,而前輩則是幾乎快笑出聲。他的內心肯定開始出現很多OS。
「幹,這種錄音也敢拿來播放」,「你以為我的系統是還少丹或能化腐朽為神奇嗎?」
我猜他應該會這樣想。
因為我自己都覺得很突兀。
怎麼聽來這麼乾、扁、瘦、沒有立體感…我相信我眼前的音響設備可以呈現的「音質水質」肯定很高,但是我確實有強烈想法覺得系統應該要…化腐朽為神奇。
我的觀念很怪,我知道。
偏偏我又是個十足鑑聽分子,挑選器材時,要能夠挑出爛片。這種狀況至少維持廿年吧!一直到我離開那一行才消失。

(那是因為眼不見為淨)
不過最近突然發現自己這個狀況又開始浮現。
我知道很多唱片錄製得不太OK,音樂性夠,但是往往你要有「撥開雲霧看太陽」的準備。高檔系統對唱片的挑剔,因為很容易一槍斃命,因此容易造成很多唱片被打回原形,無法入耳。除非你打定主意,每次聽都有腦袋自行調EQ的能力,不然只會搞到最後,忘記自己初心只是想好好聽音樂。
要錄音好,又合你的喜好,拜託!你自己去製作唱片吧!
話說最近買了Xelento耳機,繼續用平衡線接駁聆聽後,我又開始撞牆了。以往在IER-M7覺得好聽的日本歌曲,在Xelento 上完全是惡夢。中島みゆき的「誕生」,錄製於1992年,之前各種系統、耳機,等級可能都不夠高,包括鑑聽耳機M7在內都是,聽來都「沒問題」,雖然不是發燒片,可是還不錯。
等到Xelento 上場。我又是一臉尷尬,音場混亂、刺耳!人聲完全埋在其他樂器的聲音裡。「也許是你系統的問題」,不是耶,因為我聽其他唱片,都沒有這個狀況。
這是有音樂性,沒有音響性的例子。
換一張,Stefano battaglia最近在Vinci Jazz推出的錄音「Questo tempo」,靠腰,一開始的鼓皮振動,空氣感、彈性,還有厚度,都是絕對發燒等級。儘管錄製效果一流,但是並非在其他系統可以聽出效果。也就是說,你的系統播放能力愈好,愈能聽出更多唱片的好。
不過,我要說「一切僅止於錄音效果」。這種實驗爵士、實驗人聲,我不敢恭維,真夠難聽的啦!這應該可以算是有音響性,沒有音樂性的例子。

嗯......對不起,我不應該把實驗性的作品稱為沒有音樂性。


我很貪心,最好兩種都具備,譬如一大堆Decca或RCA早期歌劇錄音,每個版本都直接進我的口袋名單。至於那些口袋錄音…傷腦筋,Xelento 毫無保留地暴露缺點。
唉!頭痛啊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