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ntaconn Nox採用OFC銅線。
我之前一直在問「現在怎麼那麼流行銅鍍銀」。
接上ZX507及Xelento過了24小時之後,我大概有一個方向了。
唉,自己找答案。
如同我之前從業經驗,銅線比較「沒個性」,或者說沒闢性,在系統中是個老實人,只負責傳達訊號。不過,它也並非完全沒個性,銅線大致上傾向「相對」溫暖、細節少一點、中低頻量感比較多等等。(嚴格來說,耳機線都不會是主導聲音走向的關鍵,它只是調味料。要說是「醬汁」,就有一點誇大)
銅線刻畫形體感不明顯,這種不明顯其實是比較自然的。以前在某音響編輯家裡聽B&W 25週年紀念版喇叭時,整套銀線的聲音,真可謂精準。
不過,那不是我要的聲音。
以前聽音樂,喜歡的音響類型是PMC ,這家喇叭公司的聲音,有鑑聽能力,有低頻(還非常多),細節及定位方面、倒是沒那麼「用刀刻的感覺」。
今天聽了Max Richter重新詮釋的Vivaldi四季,特別有感覺。
之前銀線、甚至銅鍍銀的偏冷,現在都沒了,溫暖得有一點潮濕。但是「畫面」不夠清楚,如果說銀線是1080i,銅鍍銀是720p....銅線是.....這樣比喻好像不正確,不過大概就是這種感覺。
Diana Krall的唱片「Wallflower」,第一首「California Dreamin'」,第一句歌詞就把我鎮住,「這女人應該胖了不少吧!」
細節、定位感確實沒有銀線、銅鍍銀那麼豐富,可是因為少了刺激感,變得很耐聽。
對了,忘記講,我使用ZX507時,有切換「音效」裡面的「高增益輸出」進行比較,「on」時比較開放,整體厚度及細節,比「off」好上非常多。
回頭繼續討論,為何現在的IEM喜歡用銅鍍銀或是銀線?
因為他們不喜歡這種老派的聲音。
耳機產品被定位在年輕世代,他們喜歡的音響性不同於「老年人」。
以我的喜好(對啦,我快50歲了,算老人團),因為聽的音樂類型以歌劇為主,往往一聽就是兩小時,中間頂多休息10分鐘。想想自己去歌劇院、音樂廳的實際體驗,就會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了。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