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

歌劇中毒者的Xelento雜記(十四)

 原廠耳塞和Final Audio Type E耳塞套差多少?
在確定口徑沒問題的情況下,以我的耳道來聽,Type E完全勝出。

舉一個例子:
和楽器バンド的「千本櫻」(一般FLAC版本):

原廠耳塞,缺乏立體感,開場沒多久出現在右偏中的尺八,相較Type E,居然是舞台中的一個小物品,完全聽不到形體感。音場是「180度寬的廣角」。音質細緻、有點乾、細節乍似比較豐富。
原廠的表現太理性,造成滿滿的鑑聽感,厚度方面也受到影響。
Type E:需要先降低一些音量。因為感覺比原廠大聲10dB。尺八往你面前跨一步站出,吹給你看,形體感、量感、細節,完全就是另一回事。而且馬上感覺到這錄音品質很高,音樂性也讓聽者High 起來。低頻量感多太多了。音場呢?210度的超級廣角。因為我感受到本來在兩側的樂器,再往我耳後移動了一些位置。

所以,撐不了12小時,我又換回Type E耳塞。

耳塞確定了,聽幾張專輯,奇怪的是一些唱片,銀線時聽來很殺,現在用銅線反而變得很溫,速度變得比較慢,Explosions in the sky的專輯「The Wilderness 」一直是測試平衡感及中低頻量感質感的示範,現在聽來怎麼沒有那種低頻要把單體炸開的感覺。感覺是高鐵降速行走。


 再來一張,Karajan Sibelius第七號交響曲(DSF版),之前IER-M7時,聽來還不錯,中性偏暖。換銀線後,聽到我耳膜快破,超級瘦的弦樂部。樂團之間距離感略寬,把音樂中淡淡的流動性「沖淡了」。所以聽來很稀薄。

換成Nox,天啊,這就是我要的聲音,線性很厚,弦樂質感有如高檔天鵝絨,Xelento本來就很會詮釋弦樂,現在的搭配(搭銅線),國內外有提到的往往是人聲,尤其是女聲如何呈現。

純古典音樂方面,倒是沒有人提到。



沒有留言: